专题培训|
教学设计方案优化:如何从“教的好”到“学的好”
为了深化新时代教育教学改革,聚焦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提升教师课堂教学技能和人才培养能力,2023年6月26日,我校教师发展与教学评估中心邀请生命科学学院陈学梅老师为教师们带来“教学设计方案优化”的教学专题培训。本次培训由教师发展与教学评估中心王洪涛副主任主持,我校近30位教师参加了学习。
王洪涛副主任主持
如何贯彻“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如何实现从“教的好”到“学的好”,使教学活动为学生的“学”服务,陈学梅老师指出要从教学设计入手,合理的教学设计方案可以充分发挥教师引导者的身份,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从而创造出高效和有活力的课堂。陈老师以其多年的教学经验和在教学比赛辅导、教学专题培训等工作发现的问题,围绕着教学方案的优化设计,分别从三个方面,即教学设计概念、教学设计的一般流程、具体的教学设计的优化策略,阐述了教学方案的优化及其背后的逻辑思想,为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性给老师们提供一个可参考的思路。
陈学梅老师主讲
为了让老师们深刻理解教学设计概念及相关流程,陈学梅老师与在场的老师们做起了“探究人体奥秘”的小游戏,以游戏导入,不仅激发起老师参与学习的兴趣,并就游戏的相关细节提出疑问引发老师们的深度思考。在此过程中,陈老师指出,游戏的互动、问题的提出和老师们的讨论交流等均属于教学设计的重要环节,通过这些环节来激发学生兴趣和探索欲,让学生更加主动的接受相关专业知识及技能,以尽可能地实现高效课堂和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陈学梅老师组织现场小游戏
接着,对于教学设计的概念,陈学梅老师则解释到,教学设计是指运用系统思想和方法,以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传播学理论为基础,计划和安排教学全过程的诸环节及各要素,以实现教学效果最优化目的的一种过程。此教学过程具有一定的系统性、条理性、最优性和创造性。
然后,陈老师讲解了教学设计的一般流程。教学设计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分别为分析、设计和评价。首先需要进行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的分析,然后根据分析的结果进行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媒体及教学过程的设计,之后再根据教学设计的多元课堂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等)的反馈,对前面的教学设计和分析做进一步的修正完善,以做到教学方案的设计能尽可能让学生易于接受,贴合学生的实际学情并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更具体地,陈老师解释到教学设计的多元化课堂评价的反馈,是一个很好的帮助老师发现自身教学问题的重要途径。它能让老师清晰认识到当前的课堂教学是否与学生的实际学情相匹配,并进一步基于所发现的教学问题,选择合适的优化策略以进行教学方案的优化。
接着,陈学梅老师重点讲解了教学设计的优化策略。基于上一阶段的有效课堂反馈机制中所发现的教学问题,如何选择合适的、能符合学生课堂实际学情的、能提升学生的积极主动性的教学方案优化策略,是一个值得深究的话题。逆向设计是教学方案设计的一种行之有效的优化策略,即从最终的学习目标开始来设计单元课程。
陈老师强调,目前这种优化策略的有效性备受学者的关注,其设计主要历经三个阶段,即先明确预期的学习结果、再确定能证明学生达到预期学习结果的证据,最后安排相关的教学活动。
讲到其中的每个阶段更具体的设计上,陈老师指出,在明确预期的学习结果阶段时,需要做到明确教学目标,合理选择教学内容和确定引导性问题。在教学内容上,需要注意知识的划分,即宽泛的知识、核心的知识及观点性知识等的区分,以区分好哪些是学生重点要掌握的知识;在引导性的问题提出上,则需要具有开放性、吸引学生兴趣与注意力、针对学科理论和引伸其他问题等特点,以足够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其学习探索欲。
接着,在确定能证明学生达到预期学习结果的证据的这一评价阶段,需要合理的评价方式(非正式的口头评价和正式的考查或考试评价等)和设计真实情境的任务,以获取教学设计的准确的反馈修正。
最后,在安排相关的教学活动阶段,则需要做好以下几步:明确学习目标、激发学习意愿、逐步探究主题、反思学习过程和展评学习所得。即在预期目标和反馈路径都已明确的前提下,所安排的教学活动仍需以学生为主体,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为驱动,通过学生不断主动探究和反思学习,最终内化核心的专业知识,形成专业技能。
最后,为了进一步加深在场老师们对教学设计的优化策略的理解,陈学梅老师还和在场教师们进行了关于“番茄炒蛋”的课堂教学小组活动,以采用逆向设计的优化策略进行“番茄炒蛋”相关的教学方案设计,让老师体验到逆向设计策略的设计过程,并进一步分享其中的教学所感所得。
按照逆向设计的策略,需要先确定主题方向和教学目标,接着再根据目标进行教学过程的设计。有的老师选择以教会学生怎么做番茄炒蛋为目标,在设计教学过程中则需考虑一些小活动以激发学习兴趣的导入,比如一些小游戏、一些科普活动和一些情境模拟等易于引起学生注意的活动以展开教学内容。有的老师还表示需要考虑其中更具体的教学活动以达到教学目标,比如“番茄炒蛋”的教学可简单分三步,即材料(主菜、配菜和调料等)的准备,做菜工具的使用,和进一步的现场的做菜教学演示及相应的理论知识的讲解,以更直观的展示做菜的过程细节,让学生更易于接受其中的技能知识。同时,还有的老师表示需要考虑检测学生学习效果的方式,即在讲解完做菜相关的知识后需要学生自身进一步的动手做菜,并通过学生自己自评、学生之间的评价和老师的评价等方式,合理的判断学生是否学会了番茄炒蛋,以判断本次教学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其中又遇到哪些教学问题,降低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并基于问题作进一步的教学方案的纠正完善。
老师们聚精会神地学习、热烈地讨论
主讲人简介:
陈学梅,广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讲师,教育学硕士,硕士生导师。广东省继续教育学会生物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广州大学教师教学发展工作特聘专家,ISW及FDW认证培训师,研究方向为生物学教育、科学教育。主持广东省教师教育示范基地项目、广东省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建设项目、广州市课程思政项目及广州市教改项目;副主编或参编教材6部,实用新型发明专利2项;获广东省微课教学大赛二等奖,广东省教学软件比赛三等奖;多次参与及策划高校青年教师培训、骨干教师培训、青教赛培训等工作,指导青年教师获广东省第五届、第六届青教赛一等奖3人,二等奖1人,三等奖1人。
撰稿:陈鹏飞 张灵
摄影:陈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