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
工作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 正文

专题培训 | 中心举办教学研究与教学成果申报专题讲座

发布日期:2023/05/30   点击量:


专题培训    

中心举办教学研究与教学成果申报专题讲座    

学校近期正在组织2023年高等教育本科类教学成果奖申报工作,为了帮助我校教师更好了解教学研究与教学研究成果的凝练与申报等事宜,2023年4月20日,我校教师发展与教学评估中心邀请华南师范大学张倩苇教授于大学城校区理科教学南楼417作教学研究与教学成果申报专题讲座。本次讲座由教师发展与教学评估中心王洪涛副主任主持,我校有意向申报教学成果奖的教师参加了学习。  

   

 王洪涛副主任主持讲座    

   

张倩苇教授以其多年来开展教学研究的经验及其对教学成果申报的理解,对如何开展教学研究、如何凝练申报教学研究成果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围绕着教学研究的展开和教学成果的申报,张倩苇教授分别从为何开展教学研究、如何开展教学研究、教学研究成果的凝练申报等三个方面做了深入阐述。  

     

张倩苇教授做专题讲座    

   

首先,张倩苇教授强调,做好教学研究需要明确研究目的及意义。她认为可以分别从国家教育发展要求、信息化教学发展要求、高校教师面临的困境及教学学术等方面把握教学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接着,张教授从研究课题的选题、设计和实施等方向,通过一系列的经典案例分析,为老师们讲解如何深入开展教学研究。  

最后,张教授强调了准确把握教学成果内涵的重要性,及其后期对教师教学成果奖申报的深刻影响,详细讲解了教学成果的凝练与申报要点。她强调教学成果要有实用性和针对性,能有效地解决问题,实施效果显著具有创新点和应用推广效果。同时,在教学成果申报过程中,一些相关细节也不容忽略,例如,教学成果标题要严谨、清晰和富有内涵;教学成果的总结要满足四个“严”,即严谨的科学态度、严肃的求实精神、严密的逻辑思维和严格的语言规范等;张倩苇教授还特别强调,在撰写教学成果申报书时,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要具体、真实、有效,成果创新点要着重“创”和“新”,需要在教育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方面具有独创性;成果的推广应用效果则应重点关注“效果”,尤其是人才培养效果,并提供相应的事实和数字作为结论的有力支撑。  

张倩苇教授的专题分享让受益匪浅,大家也纷纷就教学研究和教学成果申报的相关事宜进行热烈交流,向张教授请教。  

   

     

老师们热烈交流    

   

主讲嘉宾简介  

     

张倩苇,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先后在中国和荷兰获博士学位。荷兰特文特大学和美国密西根州立大学访问学者。研究领域:教育信息化、技术与课程、教师专业发展。  

主持并参与完成多项国家和省部级课题,教育部重大委托项目《我国高中阶段学生核心素养的模型及指标体系研究》课题组主要成员。发表论文70余篇,多篇被人大复印资料《教育学》、《教育学文摘》等转载。出版专著《信息时代的技术与课程发展》(2009)和《 Supporting Teachers to Enact Integrative Practical Activities in China》(2012),出版教材《信息素养:开启学术研究之门》(2020)。  

“多媒体和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学习能力培养的理论与实践”获2001年国家级和广东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高等师范院校通识教育‘金课’建设体系的探索与实践”获2019年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师范大学通识教育高质量发展体系的构建与实践”获2021年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主持的《信息素养》获2020年首批国家级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一流本科课程,《设计思维》获2021年广东省线下一流本科课程,《设计思维与创意教学》获2022年广东省课程思政改革示范项目。  

   

撰稿:陈鹏飞 张灵  

摄影:陈鹏飞  任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