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
工作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 正文

教学沙龙(第26期)齐聚虚拟教研,释放教学热情

发布日期:2023/05/30   点击量:

教学沙龙(第26期)

齐聚虚拟教研,释放教学热情

 

2023年427日,广州大学第26期教学沙龙于电子信息楼613室如期举行。本次教学沙龙活动邀请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马鸽博士给大家带来她的主题分享——《虚拟教研与我的教学成长》,并由音乐舞蹈学院执行院长刘瑾教授作为本次沙龙主持。

 

沙龙现场

【主题分享】

虚拟教研室是当今新兴的一种教研方式,马鸽老师指出,传统的线下教研室聚集了开展教学研究的同属一个学院或系或教研室的一群人虚拟教研室是超越同一个学院或系或教研室,借助信息化技术实现跨地域、实时/非实时的交流,为远程教研提供便利。目前,虚拟教研室不仅是相关课程重要基层教学组织相关教师教学技能提升的快速通道,还是相关教师平等交流、资源共建共享的精神家园。在实体课堂躬身,在虚拟平台深犁。马鸽老师作为教育部首批虚拟教研室电路原理课程虚拟教研室的秘书,主要从虚拟教研室运营及作用、个人教学成长两个方面,阐述了现阶段虚拟教研可开展的工作及其后期对教师教学发展的有益影响。

1.虚拟教研室的运营及作用

马鸽老师所在的电路原理课程虚拟教研室是教育部首批立项的虚拟教研室由清华大学于歆杰老师牵头,申报初期包括32所高校广州大学也是初始单位之一),342位教师成员单位现已发展至130所高校

 

 

针对于虚拟教研室这一新兴的教研方式,马鸽老师邀请大家回答“您认为虚拟教研室能为您带来什么?“在各位老师的词云反馈中,我们看到““教学”“教学内容”占的比重最大,其他关键词有“讨论”“教学方法”等等。

 

弹幕互动

 

马鸽老师强调,虚拟教研室尽管不能实时实地进行现场的教学交互,但它所利用的信息化技术却能极大发挥优质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以及各种新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快速扁平化推广,可以有效提升我国高校教师教学水平。因此,马鸽老师从3个方面向我们介绍了现阶段虚拟教研在教学上能为老师们提供的便利,即众筹资源素材(优质资源共建共享)、课堂教学培训(纵向技能提升通道)和教研室活动(横向培训+纵向技能提升)。

 

 

 

众筹资源素材可为教师们实现优质资源共建共享,以多样的素材形式提高课程教学效果,其中有慕课、知识图谱、课件、课程思政、工程案例、实验项目、课外学习资源、练习题和试卷等。

课堂教学培训以课程教学内容为载体,将各种新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进行交流,开设公开课观摩活动。虚拟教研室鼓励所有听课教师提供听课反馈,明确指出所听公开课的优缺点。学期结束后,鼓励开课教师录制针对该堂课的说课视频。

教研室活动包括教学改革、课程介绍、思维导图、课程思政、教学创新大赛、实验改革等等,如在案例设计方面,能充分结合学情,反复推演,以学生为中心,选取更适合用以讲解难点的案例,纵向提升课堂教学的效果。

 

2.个人教学成长

谈到虚拟教研室对个人教学成长的作用,马鸽老师颇有感慨,从开始一个普通的高校青椒到后的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堂负责人,以及教学创新大赛二等奖省青年教师教学大赛一等奖等各项殊荣的获得,都离不开虚拟教研室对其纵向和横向的教学技能教学素养提高的巨大帮助。首先,在纵向上,由于虚拟教研室提供的优质共享资源,极大丰富了其课题教学内容,使其能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大量的生活化、趣味化、前沿化的案例分析,解决了学生课题学习热情低的问题。从马鸽老师的示范课程评价来看,马老师对教学内容的把握和表达,突出重点、解决难点,并从学科内容中提炼出科学思维和统一规律,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是课程思政教育的很有创意的设计和实践。

 

 

在横向上,通过在虚拟平台上的长期教学学术交流,马鸽老师形成其长久以来的特有的教学逻辑,即从教学痛点上入手,通过学情分析找出其背后的原因,并最后找到解决措施,并进一步地与课程思政结合,做出创新举措提出术、道结合,七阶递进式、理论与实践双闭环教学系统

 

老师们认真聆听、做笔记

 

【交流研讨】

“形式‘虚拟’但落地的过程不虚拟运行规范,任务提出后能落地,形成军团作战的规模和成效,让线下教学者受到极大启发。沙龙主持人刘瑾教授由衷发出赞叹,现场的老师也兴致勃勃地参与到有关虚拟教研的探讨中。

 

主持人刘瑾教授

老师们热烈地讨论着虚拟教研室,对马鸽老师及全国成员的投入热情给予高度的赞叹与敬佩!

激情热烈的研讨中,大家己见,主要的关注点如下:虚拟教研室的概念,近似于一个课程上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对于这个庞大的系统,如何将其合理利用以及如何进行有效的制度管理,确实是一个值得讨的问题。马鸽老师则表示这样一个完整的虚拟教研室系统,需要有个项目带头人进行统一协调,并建立相关的管理制度,比如如何保护知识产权以及开展的方式,共享资源的权利和分享的义务相统一,保护每位成员的合法权益。其中虚拟教研室能展示的平台也很多样,可不拘泥于单一一种平台使用,灵活使用多个网络平台进行更充分的教学学术交流,让思想的交流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互动交流

 

 

 

 

 

 

【总结】

 

刘瑾教授总结

老师们一致认为教师发展中心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交流平台,并热烈希望这个学术包容开放、热爱发光发亮的地方能进一步扩大规模,吸纳更多同好加入。

听完分享后,有的老师备受鼓舞,主动提出随马鸽老师在虚拟教研室继续开拓,深入探索。

有的老师则情绪饱满地感慨到,尽管这是她第一次参加这类沙龙活动,但任教多年的她还是被虚拟教研室的新兴的教研方式给震撼到,并感谢教师发展中心能给到她学习的机会。

同样被虚拟教研室的新兴教学研究方式所触动到,有的老师则表示刚进学校时对教学教育理念的理解不多,经过在教师发展中心多次沙龙活动、各类教学培训和教学比赛活动的参加,极大丰富了她对各种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的认识和理解,对她的教师生涯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最后,刘瑾教授以“因为热爱,所以幸福”作为结语。她认为,虚拟教研室融合不同年龄阶层和地域的人们,各凭一颗饱含教育情怀的心,在此为爱发光发热。学校的教学沙龙也是一个教研室,一个教师的学习共同体。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她呼吁更多老师加入其中,充分利用虚拟教研室和教学沙龙提供的便利,实现教学成长与发展。

 

 

 

 

 

 

 

 

嘉宾简介

马鸽

 

广州大学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机器人系副主任,博士,教育部首批虚拟教研室——电路原理课程虚拟教研室秘书,负责成员单位管理与公开课听评课反馈等工作。研究方向主要包括图像处理与机器视觉、集成电路X射线检测等,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等项目,发表SCI/EI等论文十余篇。主讲《电路》、《电路实验》、《机器视觉基础》等课程,主持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研究和改革、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广州大学课程思政专项等项目。获得广东省第六届高校(本科)青年教师教学大赛工科组一等奖、第二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广东省赛中级组二等奖、广州大学本科课堂教学优秀一等奖等奖项10余项。《机器视觉基础》课程获评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示范课堂。《电路》课程连续三年获评第三批、第五批、第七批四星级课程。广州大学教师教学发展特聘专家,ISW认证培训师

 

刘瑾

 

教授,博士,广州大学音乐舞蹈学院执行院长,博士研究生导师(课程与教学论),广州大学教学名师,2次获评“最受学生欢迎的老师”,“千百十”人才工程省级培养对象,获广东省首届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正高组)

主要研究方向为音乐美学、音乐教育、民族音乐学。

出版专著《萨蒂研究:风格、技术与价值》《生态美学视域中的广东音乐》《中国现当代音乐课程问题史论》,在《音乐研究》《中国音乐学》《中央音乐学院学报》等学术刊物上发表文章40余篇。

主持国家社科项目“城市文化空间中的粤乐发展研究”、省质量工程项目(在线开放课)“中外音乐名作的文化阐释”、省教改项目“以案例式教学为特色的《音乐美学》课程建设与研究、中华优秀文化传承基地“广东音乐”、混合式教学慕课《带你听懂中国传统音乐》

广州大学教师教学发展特聘专家。

 

 

文案:王雅莉 陈鹏飞 韩磊磊

图片:王雅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