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发展
教学学术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师发展 > 教学学术 > 正文

杏坛高光 | 科教融合,力学笃行:突破传统局限,重构创新教学 ——广东省第三届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二等奖获得者李燕及其团队的故事

发布日期:2023/09/05   点击量:

科教融合力学笃行:突破传统局限,重构创新教学

——广东省第三届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二等奖获得者李燕及其团队的故事

 

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

在刚落下帷幕的第三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广东分赛暨广东省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中,我校地理科学与遥感学院李燕老师以课程作品《水文与水资源学》参赛荣获基础课程中级及以下组的二等奖。

 

 

01科教融合 力学笃行

“科教融合,把科研和教学融合起来,以科研来促进教学的发展。”——这是李燕老师在本科教学中努力践行的重要一环。基于多年来对学科专业发展的理解和不断地与时俱进,李老师突破传统教材的局限性,精简陈旧落后、严重重叠、针对性不强的教学内容,引入学科新发展、新成果、新技术,把自身及其团队的科研成果整合到本科教学内容中,力求渗透专业思想、反映学科前沿,加强教学内容板块的纵向联系与知识的横向联系,实现教学内容的重构和创新。同时,李老师十分注重教学内容的时代性,最大限度凸显乡村振兴、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建设等国家战略与水文水资源的联系,希望通过基于现实真实案例让学生能够切身体会到知识的应用价值与学习的意义,在无形之中激发了学生的危机意识与社会责任感,培养了家国情怀。

 

除了以案例为载体,李老师认为要让课堂活起来,还要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导向、以信息技术为依托李老师高度重视学生学习小组的创建,精心打造师生学习共同体。以小组为单元,通过问题导向的成果汇报、主题辩论等形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通力合作能力,使学生获得归属感和成就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而老师适时介入启发引导,给与足够的肯定和赞誉,充分发挥组织者效能。用问题和对话建构的课堂让学生们印象深刻、收获满满、乐趣无穷。同时,李老师建立了SPOC在线课程平台,将精选的优质资源和素材在平台上分享给学生,作为补充或拓展材料供学生去看、去听、去学、去用,从而深化课堂学习效果。

 

李老师经常将本专业或其他学科比较先进的思维模式和学习工具应用到课程教学过程中,比如:系统思考、DPSIR框架等,指导学生利用有效工具建构课堂学习内容的脉络联系与复盘总结,达成学生思考与整理的功效、知识迁移能力的提升、应对决策素养的培养,成就一种既有骨架、血肉又有灵魂的教与学,全方位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和创造力。

 

02受益匪浅 满载而归

 

李老师谈到她参与教创大赛的契机是受到了学院教学院长和其他老师们的鼓励和支持,同时也是想把自己多年的教学积累和想法以大赛的形式去呈现,通过比赛促进自身教学发展,并将自己在教学上的心得体会与同行们分享,希望在教学上能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尽管备赛过程任务繁重、时间紧迫、条件有限,但学校教师发展与教学评估中心领导和老师们给予参赛老师充分的帮助和支持。学校邀请校外专家对参赛作品进行多次、反复打磨,作品质量得到显著提升。学校投入力度之大与跟进安排之细让李老师深切感受到学校对教师教学创新的重视,也让李老师对自身教学有了更高目标和要求。

 

通过教创大赛,李老师深刻体会到每一次教学中有意识地开展教学改革和创新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同时,李老师也表示要在教学实践中积极去检验创新设计和构想的可行性和成效,并不断总结和持续改进。没有实践检验的创新是无法说服专家评委的,光靠空想出来的东西更是虚无缥缈。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展望21世纪,

在全社会呼唤创新教育的时代背景下,教师在高等教育教学创新的时代潮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每位教师都应为国家培养创新型人才、建设创新型国家做出更大贡献!

 

 

参赛团队简介

 

主讲人:李燕  

 

博士。2013年获英国伦敦大学学院(UCL)流域水文过程与模拟研究型硕士学位,2017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获“地图学与GIS”专业博士学位,2017年10月开始在广州大学任教。主要从事流域自然资源与水环境效应、水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领域的研究及教学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广东省科技厅“海外名师”项目1项、中国科学院流域地理学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1项、技术服务项目2项、广州大学引进人才项目1项,曾主持英国皇家地理学会等国外相关机构科研项目3项。发表论文20余篇,发明专利2项。从事湖泊流域水文生态过程机理与模拟调控、可持续发展等相关研究长达10余年,精通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系统动态仿真模型、土地利用变化与效应模型、流域水文水质模型及其不确定分析手段等。担任《WATER》、《Sustainability》、《地理学报》、《地球信息科学学报》、《资源科学》、《自然资源学报》等期刊审稿人。曾多次出访美国、丹麦、英国、日本、瑞士、芬兰、西班牙、美国、墨西哥等国参加国际学术会议与学术交流。

 

 

 

团队成员:董旭辉  

 

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2002年吉林大学本科毕业,2005年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毕业获硕士学位,2010年在英国伦敦大学学院(UCL)环境变化研究中心获博士学位,师从英国皇家学会Rick Battarbee院士。2013年1月起为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湖泊副研究员,2014年10月起成为欧盟玛丽-居里学者,并通过国际学术同行评议被丹麦奥胡斯大学聘为副教授。2017年9月以学科带头人特聘教授入职广州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多次应邀为国际主流期刊《Global Change Biology》,《Freshwater Biology》,《Ecological Indicators》,《Sciences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等审稿,兼任中国海洋与湖沼学会-湖沼分会理事、国际期刊Frontiers in Ecology and Evolution杂志编委、《湖泊科学》杂志编委及英文编辑。近年来主持、参与了40余项国家、省部级项目,包括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国外多家大学保持着密切的科研合作(包括伦敦大学学院、丹麦奥胡斯大学、英国拉夫堡大学、南安普顿大学和澳大利亚联邦大学),积极开展研究生联合培养事宜;作为主要负责人协助组织了2次国际学术研讨会(中澳湿地论坛,2012;国际硅藻大会,2013)。至今已在PNAS、Global Change Biology, Ecology, Holocene等国内外重要杂志上发表30余篇。

 

 

团队成员:宋松

 

女,山东泰安人,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14.4月获得德国基尔大学(University of Kiel)水文学博士,2014.9-2017.8月在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2017年9月被聘为广州大学引进人才,2018年8月入选首批广州市高层次人才,以访问学者的身份于2015、2017及2019年分别于德国基尔大学、瑞典乌普萨拉大学、英国基尔大学进行科研及教学合作推进。主要从事水文水资源、变化环境下的水文效应的遥感监测模拟等教学和研究工作,在多源数据支持下的流域孕灾环境监测、流域河网水系结构变迁、全球变化与人类胁迫下的水文过程遥感监测模拟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研究,并取得一系列研究成果。近五年来,在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19篇,其中17篇被SCI检索收录(一作9篇),涵盖遥感与水文领域的重要期刊如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中科院一区TOP)、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Journal of Hydrology、Ecological Indicators、Environmental Research、Agricultural Water Management等,论文国际化合作率约50%,近年来共主持国家自然基金、博士后面上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人社部回国留学人员基金等6项课题,参与德国DFG基金项目、“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科技部与水利部水利公益专项等多项国际、国家级及省部级项目,参编部分教材与专著,取得大量阶段性成果,积累了大量的科学研究、野外作业及课堂教学经验,并产生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团队成员:吴大放

 

博士,副教授,硕导。2010 6月毕业于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获自然地理学专业博士学位,同年7月入职广州大学,入选广州市青年后备人才(A证)、广东省高等学校“千百十工程”校级培养对象、广州市高校不动产管理教学团队负责人,广东省土地学会第六届理事会理事、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土地资源研究专业委员会、热带亚热带专业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综合自然地理学、土地资源管理、国土空间规划与生态修复、不动产管理等领域的研究及教学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等省部级科研课题10项,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等市级科研课题5项,国土空间规划与生态修复、资源环境承载力与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村庄规划、村级土地利用规划等相关委托课题10余项;参与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科技部支撑计划项目子课题、国家、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等课题 1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SCI / EI /ISTP检索论文10余篇,CSSCI 论文 11篇,CSCD 论文 22篇,主编教材1部、参编3部,申请发明专利4项授权1项,获授权计算机软件著作权10项;获高校GIS论坛教学成果奖2项,广东省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1项,国土资源(广东)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获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学术年会青年优秀论1篇,全国土地资源优秀论文奖一等奖3篇、二等奖1篇。担任《地理研究》、《地理科学》、《经济地理》、《生态学报》、《自然资源学报》、《中国土地科学》、《世界地理研究》、《农业现代化研究》、《水土保持通报》、《环境工程技术学报》、《Land Degradation & Development》、《Sustainability》、《Frontiers in Environmental Science》、《Int. J. Environ. Res. Public Health》等多个国内、外学术期刊的审稿人、客座编辑。

 

 

 

 

撰稿:张欣萍 李燕

初审:袁国梁 王颖妍

图片:李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