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心芽盛 润物细无声
人物专访|广东省第五届高校青年教师教学大赛获奖者王菁菁老师
阳光明媚,微风徐徐,怀着学习交流的恳切心情,在阳台一角见到了本次专访对象——王菁菁老师。初见王菁菁老师,她的亲和力便为整个采访营造了轻松氛围,一番交流后更是深深感受到老师平易近人而又严谨细致的师者风采。王菁菁老师在广东省第五届高校青年教师教学大赛中荣获三等奖,回顾赛程,王菁菁老师感慨这其中既有不易,更有收获。
王菁菁
个人简介
从事结构振动控制、非线性结构控制技术、结构抗震等领域研究
教育背景
(1) 2011-08至2013-09, 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 结构工程, 国家公派联合培养
(2) 2009-09至2015-07, 同济大学, 结构工程, 博士
(3) 2005-09至2009-06, 同济大学, 土木工程, 学士
教授课程
《结构力学II》、《土木工程专业英语》
科研服务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面上项目,惯容型非线性能量阱振动理论及其在高层结构多灾害控制中的应用,2021-01至2024-12,在研,主持
(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宽能量轨道非线性能量阱对复杂结构的减振控制研究,2017-01至2019-12,已结题,主持
全力以赴,不留遗憾
谈起参赛最初缘由,王菁菁老师笑言道:“这其实是学院给的一个任务,作为学院新进老师总会接手一些‘硬骨头’当是一种磨练。”虽然学院交办的任务,但王老师并不认为应以敷衍的态度完成,在她看来,既然被推选上去参赛,就是代表学院和专业形象,就要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去做。同时,因为参加大赛的都是各大高校优秀的青年教师,王老师也是抱着“取经”的念头来参加比赛的,她希望能在别的老师身上学到更多东西。
“时间紧,任务重”,这应该是对这次竞赛初期准备情况最贴切的概括了。这次的大赛,由于疫情的原因,给选手准备的时间十分短,主办方要求选手在近一周的时间内提交十份完整的参赛作品,这对于每位选手都是一个艰巨的挑战。面对困难与未知,王老师没有退缩更没有放弃,而是迎难而上,全力以赴。
疫情期间王老师一人在家办公,大多时候是“孤军奋战”的状态,学院老师和教练组克服距离障碍远程给予的鼓励与建议为其备赛提供莫大的支持与帮助。由于时间紧张,王菁菁老师抓紧每一分每一秒的时间去准备材料和教案,将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比赛准备中,常常忙到深夜才去休息。回想起那段艰辛的日子,王老师一笑而过,认为是一次自我实现与超越。她微笑地说道:“最满意的地方就是自己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准备这么多的东西”,“不论结果如何,自己真的是尽力做了所有能做的事,起码在准备阶段没有留下任何遗憾了”。
王菁菁老师(右)在接受记者采访
寓教于乐,寓学于趣
王老师说自己经历这次教学大赛最大的收获是,产生了更多教学新思路和新方法。王菁菁老师所授课程与力学相关,这类课程侧重基础知识掌握,大多学生对于这门课的印象都是枯燥且难懂,学习效率难以提升。针对这一现实教学情况,她重新审视与思考,尝试在教学中有针对性地设计一些有趣的环节以吸引学生注意力,而这部分虽不在课纲考试范围之内,但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大有裨益,“不要把大学生想得太成熟,一些最直观的东西,比如图片视频之类,可能大学教师以前认为只有幼儿园小朋友或小学生才会感兴趣,实际上我们的学生还是会对比较直观的画面感兴趣,也能帮助学习理解,而这些在以往的教学中常常被忽略了”。
参加此次比赛后,王菁菁老师相应地对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组织做了一些改变。比如更加重视导入环节,王老师会先播放一些有趣的直观的视频和图片,或者先讲几个例子,再引入理论方面的知识。在增加此类趣味性较强的教学环节设计后,她欣慰地说同学们上课的活跃性比以前更强了,表示自己仍需在教学中不断摸索,寻找师生乐见、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
爱岗敬业,奖掖后进
当被问及“您觉得优秀的大学老师是怎样的”问题的时候,王菁菁老师提到了一位国赛的一等奖的老师做的报告,那位老师说的话仍然让她记忆犹新。报告中提到,在十几二十年后,学生回忆起老师,想到的不是他上课讲了什么内容,而是他讲课的态度,是认真严谨,还是一笔带过,这些才是留在学生印象中最深的东西。王老师认为,一名优秀的大学教师,在态度上要为学生们做表率,而不仅仅是知识上的传递。怀抱一颗赤诚之心的王老师在平常的教学工作中严格地要求自己,保持严谨端正的教学态度。
在教学中一丝不苟的王老师在对待学生方面有自己的考量。对于大学生的教育,王老师说她有一个别的教师可能不太赞成的想法。王老师坦言外力强迫学生学习在短期内会见成果,但她认为,大学生已经是成年人了,应该知道自己想要的东西,同时这也是一段必经的学习成长历程,“教育不是强迫学生接受知识,在大学阶段应该让他们追求自己想要的东西”。她还表示,“如果他对我这门课不感兴趣,或者他觉得这门课对他的未来没有帮助,他只要达到我这门课的最低要求就好,我完全没有意见,他就是应该追求他想要的,觉得对他有帮助的东西”,“我希望学生是真的觉得可以从内容中有所收获才去学习”。
不知不觉,我们的采访已近尾声。王菁菁老师不仅在此次大赛中取得佳绩,同时在观看大赛中其他老师的授课过程以及心得交流受益匪浅,更在其中激发教学新认识、新感悟、新动力。衷心祝愿王菁菁老师未来在教学与教研之路上乘风破浪,更上一层楼!
文案:钟逸 张煦 王菁菁
摄影:陈燕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