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发展
人物专访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师发展 > 教学竞赛 > 人物专访 > 正文

陈斌

发布日期:2020/10/19   点击量:

一颗丹心为教育,三尺讲台献青春

人物专访 | 广东省第五届高校青年教师教学大赛获奖者陈斌老师

 

三尺讲台迎冬夏,一腔热血写春秋。教必有方,滴滴汗水,诚滋桃李芳天下。我校地理科学与遥感学院陈斌老师在本届广东省青年教师教学大赛中,认真备战,自信赴赛,最终斩获三等奖的好成绩。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参赛的历程和感悟吧!

 

01面对困难,敢于挑战

当谈及在比赛的准备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时,陈斌老师坦言这是对自己的一次巨大挑战。在得知十天要出十个主题和十个教学设计后,入选时的喜悦急转直下,陈老师觉得自己像是在坐过山车一样。但与此同时,他也认为这是一种动力,对于老师这个职业来说,敢于挑战,敢于面对困难是很重要的。面对这个巨大的挑战,陈老师给出了他的对策:磨课。经过不断地打磨修改,努力把教学设计做得更好。除此之外,陈老师更是把准备比赛的步骤细致化。关于选题,陈老师首先提出20个可选的主题,经过教练组同事的共同探讨,从中精心挑选出12个。之后再基于自己对课程的理解,初步做出课件,在制作的过程中再次筛选,从中选出最佳的10个主题。而在课程设计方面,陈老师则是采取先易后难的备赛策略,先做好自己较为熟悉的部分,如写教学设计、制作课件等,对于较少接触的教学评价和教学反思等板块,则一边学习一边完成。在陈老师看来,审视已有的成果是关键,用学到的东西再去审视已经做过的工作,如学情分析、教学方法策略、设计思路、流程图等,则能使教学设计迈向一个新的高度。

 

       undefined

陈斌老师侃侃而谈

 

02三寸讲台,岁月人生

在这场比赛中陈斌老师收获颇丰。这次比赛让他重新审视三个问题:一是何为讲台?“三尺讲台存日月,一支粉笔写春秋。”对于学生来说,讲台给人以一种神圣、庄严的感觉,但对于老师而言,特别是有多年教学经验的老师,讲台只是一个不断重复的地方。在岁月的流逝中,这个讲台一直在;老师要能静下心来,在不断变化的岁月中,在学生一级一级进来、一届一届毕业之后,还能常持一颗不变的教育之心。二是如何为师?陈老师用一句话概括:“三尺讲台诲人不倦,两袖清风今生无悔。”陈老师直言,选择做老师一开始是受到了身边人的影响,但是真正做起老师来,特别是经过这次教学比赛之后,他对老师这一职业的理解变得更加深入,也有了更深的感情。三是为何为师? “一颗丹心为教育,三尺讲台献青春。”在陈老师看来,无论做哪个学科的老师,无论是教哪个年级的学生,无论这个老师是年轻的老师或是年长的老师,立德树人,为党和国家教书育人的理念是永远不变的。

 

undefined 

陈斌老师在校赛中的表现令人印象深刻

 

03双向备课,落实教学之魂

教学目标是一盏明灯,也是上好一堂课的关键。在陈斌老师看来,教学目标包含三个方面:情感、态度、价值观,这同时也是教学之魂。这次比赛让陈斌老师刷新了他对教学的认识。反观之前的教学,他发现过去仅是老师对学生单方向的教学,却忽视了学生的课堂反馈,对学生学习程度的了解也并不足够。这次比赛让他清楚地认识到教学应该是全面的。因此在比赛之后的日常教学过程中,陈老师采取双向备课的策略,除了之前一直都在做的正向备课,还增加了逆向备课的环节。当做好一切准备工作后,他还会反过来从学生的角度思考,设想学生对不同的知识点的反应,由此进一步优化自己的教学设计。在陈老师看来,课堂上要和学生们融为一体,更要打造一个老师和学生共同学习、交流进步的通道。唯有如此,方可落实教学之魂。

 

      undefined

 

人物简介

基本情况

陈斌,19833月出生,博士,硕导。现任广州大学地理科学与遥感学院讲师2015年毕业于新西兰奥塔哥大学(University of Otago),获“自然地理学”专业博士学位。主要从事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及教学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

 

研究方向

海岸带地质、地貌与水文过程

灾变性天气在沿海地区的响应与防护

 

主要讲授课程

《自然地理学》、《气象学与气候学》等

 

教育与工作经历

2002.09-2006.07,华东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获地理科学师范学士学位

2006.09-2009.07,华东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获自然地理学硕士学位

2010.10-2015.08,新西兰University of Otago,获自然地理学博士学位

2016.11至今,广州大学地理科学学院,讲师

 

科研项目

2018.01-2020.1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41706091),“华南海岸典型砾石滩沉积物磨蚀与运移的动力机制”,经费24万。

 

代表性论著专利

[1]  Bin Chen*, Zhongyuan Chen. Huayanpeng boulder beach of Putuo Island, southeast coast of China: characteristics and explanation. Frontiers of Earth Science in China. (2009) 3(3): 286-290 (SCI).

[2]  Bin Chen, Zhongyuan Chen, Wayne Stephenson, Brian Finlayson. Morphodynamics of a boulder beach, Putuo Island, SE China coast: The role of storms and typhoon. Marine Geology. (2011) 283: 106-115 (SCI).

[3]  Bin Chen*, Wayne Stephenson. Measuring pebble abrasion on a mixed sand and gravel beach using abrasion baskets. Geomorphology. (2015) 248: 24-32 (SCI).

[4]  Wayne Stephenson,Larissa Naylor,Helen Smith,Bin Chen,Ralph Brayne. Wave Transformation Across a Macrotidal Shore Platform Under Low to Moderate Energy Conditions. Earth Surface Processes & Landforms. (2018) 43: 298-311 (SCI). 

 

供稿:吴雨轩 陈燕美

摄影:陈燕美

 

上一篇:段芸蕾

下一篇:钟晓静